油画是否全面超越水墨画?

关注者
1,805
被浏览
2,529,792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关于艺术性上我们真的无法评判高下,但技术可以。

二元主义者先别急着骂街,没耐性就别看,我肯定会从两个角度分析中西之间的区别,站队请移步某博。

“历史上油画所代表的西画,在绘画科学的积累上确实完爆中国画,艺术的发展是有节点的,但求真写实这个命题在相机和抽象主义出现之前确实是东西方艺术所一直追求的统一目标。”

为了不误会,我上面这句话什么意思我解释下,相机出现之前全世界的绘画几乎都在追求像,就是精准的描绘一个事物,这是传统美术初始诉求,就是完整的描绘一个场景、一个东西、一个人、一个动物。这就是记录,甚至连东西方描绘神的宗教画也是具象的(写实),因为即使崇拜神也要落实到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上,这就是绘画的所用。

然后开始聊,我先不一一列举西画在透视和光影上的优势了,至少在20世纪相机没有发明之前,油画(西画)在写实技术的积累上完全可以秒中国画。

永乐帝朱棣相,拿皇帝造像说事是因为中国历代写实最好的画家基本都在宫廷,造不好皇帝相有性命之忧,这幅朱棣像就来自明代的宫廷画师


这是生于明万历时代的荷兰国宝画家伦勃朗的自画像,在肖像写实技术上,已经甩明代宫廷画师几条街了


这幅明万历皇帝的官方造相,在绘画技术上明显比永乐帝相要退步了,而且是退步了很多,造型能力已经有年画的影子了


这是历经清三朝的清宫意大利画师郎世宁的乾隆帝造像

上几付画里看朱棣、万历与乾隆这几幅皇帝造像,乾隆造像在神情、气质、精准度上都完爆前朝永乐帝造像,更甭提那幅五官描画已经有年画风采的万历官造像了,我要说明下,古代中国人物造像是不允许在人脸上画阴影的,这会被视为对当事人的不尊重,郎世宁这个意大利人在进入清宫画院后还被官员特地做了告诫。郎世宁这幅帝王相其实画的非常克制,他没有因为塑造立体感而在乾隆脸上可以表现立体的部分像伦勃朗一样强调阴影,用西画的技术无限靠拢了中国画的表现方式。

下图是郎世宁用西画的光影法表现的插花,可以看瓶身和荷叶,有了阴影之后立体感瞬间被塑造了出来,这不是油画哦。

《聚瑞图》清,郎世宁


这组画像是郎世宁在取得了皇家的信任之后画的,这组没有署名的画像(后证实是郎世宁所绘)在50年代故宫博物院清库时被发现,,当时故宫的专家就讲这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准的官造群像了,中国历史上从没有人这么精准的表现过皇家的面貌。


郎世宁以国画工笔素墨白描画的传统题材国画,可以看到弘历和童儿的脸依然是西画画法,而身体和背景则用了中国画的方式

郎世宁在清代画圈里其实位置很尴尬,清民两代人认为他画的太像,缺乏意境,但私底下找他造像的贵胄又络绎不绝,乾隆这种自认审美卓然的帝王对待郎世宁也是如此。

再看下其他对比

《松鹰图》,清,郎世宁

这幅松鹰图是中国画里的常用题材,郎世宁鹰也明显用了西画的光影塑造方法来塑造鹰,相比于国画,要精准的太多。我们再看下图

《一石二鸟》明清,朱耷

这幅《一石二鸟》是明末清初中国写意文人画的开创者朱耷——八大山人所绘,朱耷是明宗室,家仇国恨下以画排解积郁,于是形成了他特有的风格,结果机缘巧合,朱耷画上的粗犷和劈沥,让他成了后世的网红,写意文人画时代就此开启。写意文人画是中国画艺术分类的临界点,从朱耷开始,中国画的形成了一大派别,就是彻底以潇洒笔触和险峻留白的构图来表现意境,抛开写实(当然我要说,中国画之前在纯写实上并没做到头),直奔情怀而去。朱耷这幅画里的鸟……如果以写实标准看,注意我说的是写实,在技术上被郎世宁完爆,但写意文人画并不是以写实为标准评判艺术的,所以也不用比。

我个人其实对朱耷的画无感,首先朱耷并不是职业画家出身,所以他的技术比两宋时期画院大师们肯定是差很多,朱耷中秀才后明就基本灭国了,所以他的画是以隐含对清的映射而闻名,在他之前没有类似风格,所以讲他写意文人画鼻祖也没问题,毕竟是个大流派,当然我在这里只探讨写实技术,朱耷的出现本只是中国美术史上的插曲,他也没想到在此后的三百多年里成了主流。

插一句,唐代诗人王维被明清冠以文人画鼻祖显然类似于剃头匠找关羽当祖师爷一样,王维身处的唐代所谓文人画根本就没有登堂入室的机会,也只是诗人业余画画陶冶琴操之举,朱耷在后世是以画闻名,而王维呢?依然是诗人,画品则稀松平常。

我们看看朱耷之前的中国画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 顾闳中


韩熙载和侍女的表情木讷,但这不是问题,是古中国贵胄和官宦受儒家影响,在造像上追求无相,这是效法圣人的表现。五代到两宋的人物画在写实上比后世明清要厉害的多

虽然在人体结构和形体刻画有问题,但还是以写实为主,人物在画面的反映还是真实的,最难画的面部和手部得到了精细的描绘。再看朱耷之后的主流中国画

清,黄慎(扬州八怪之一),这时的中国画基本就是以写意为主,造型几乎完全被抛弃了


清,汪世慎,扬州八怪之一,奔放的笔法,以及被忽略的面部刻画和神情刻画


《判官》清/民国,吴昌硕,什么精准不精准的,闲散的意境画出来就好


国/共 齐白石《老当益壮》

好了,二元爱好者别急啊,夸中国画的来了啊,他虽然来的晚但他猛烈的来了啊!

古中国受制于意识的钳制(官方审美)在一些技术(透视法和光影法)上始终无法突破,所以在写实主义上一直无法达到顶峰。但中国画家的浪漫主义还是在这些瓶颈的钳制下展露了出来,中国古画最高的成就实际是山水画而北宋是中国山水画公认的巅峰。

《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


局部


局部


范宽,北宋山水三大家之一,《秋山行旅图》,右下角有个马队,这是宋画山水的典型逻辑,人在自然里是渺小的


北宋,赵佶,赵佶做皇帝是末流,但画起画来能秒明清的大部分画家,这幅画里他内心的雍容、细腻尽显

中国人,特别是宋人,在山水人物意境营造上有着震烁今古的奇功,后世的中国(东亚)也难有在山水意境上与之匹敌的对手。这也是拜宋人的自然观所赐,宋人悲天悯人,认为人乃天地间孕育一物,融入自然是合乎情理逻辑的,所以宋画山水里人都是小的,与其逆天而行不如顺天而生自在。

所以北宋的对文人宽松的政治、哲学环境也孕育了范宽、董源、李成这一批巨匠。

五代/北宋,董源《夏景山溪口待渡图》,山水高远,气象万千,这就是宋人心中的天地

再看宋画的人物

北宋,《十八学士图》


五代于宋时间是衔接的,所以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与宋画《十八学士》技术差别并不大,人物描绘的精细,但表情刻画是弱项


宋 李公麟《维摩居士像》,李公麟这个人的技术值得一说

李公麟是北宋画人物的大家,对比五代和宋初的人物画,李公麟在写实人物上更进一步,他的线条遒劲且不失细腻,人物神态描绘更加真实,甚至在形体表现上都远前人,他画画很少设色,但以线条就征服了一堆人,你说他在这个的写实技术时期输给同时代的西方人了吗?我觉得没有,甚至更厉害。

局部


北宋 李公麟《五马图局部》,五马图对于马匹的描绘精准无比,比同时代的西方绘画还要精准


清,郎世宁《狮子玉》

插播一张,郎世宁的白马《狮子玉》,对比下,如果单看线条勾勒不算光影,其实李公麟的马在神态和精气神上表达的更厉害,不过我们要理解,郎世宁毕竟是只个普通的西方画师,并非大师,而李公麟是北宋的顶流画家。

李公麟《五马图》局部,不但马出彩,人物描绘也是尽善尽美,看马首的那条曲线,一气呵成


就李公麟这飞扬的线条和描绘人物、动物的神采,后世明清哪个画写意文人画的敢说他匠气?基本功、笔法比起这位前辈没有一个能打的。

我们再看下宋末元初的西方画家,意大利人乔托

意大利 乔托《犹大之吻》

乔托号称西方油画之父,他的时代等同于中国的元代初期,离宋很近。我说实话,这个时期的欧洲文艺复兴并没有到来,他的人物画还稍显幼稚,但人体结构和光影以及场景营造上已经有了雏形,动态描绘比这个时期的中国画更好一些,而且注重人物情绪的描绘,这个时代西方绘画在技术的突破还没大跨步的甩开中国画,所以技术上的高下我们暂时也讲不出优劣。真正分出技术高下要等文艺复兴的到来。

我再贴几幅乔托,中世纪的画家基本都是宗教题材,这也是宗教时代上层的审美钳制造成的,毕竟教廷是那个时期画家最大的金主。

乔托的画基本都是壁画,这个时期西方在颜料和颜料调和剂上并没进入油画时代,画的都是蛋彩画(蛋清画),看画面画的特干巴,无论细节和场景营造都不如同时期的宋画和元画


看细节,其实比同时期的中国画也高不到哪里去。

看看同样是元代,中国宗教壁画的巅峰《永乐宫壁画》,结合前面的李公麟,我可以单方面宣布这个时期中国画绝对吊打乔托的画

元初《永乐宫壁画》


这个人物描绘的能耐可以让此刻欧洲任何的画家汗颜


任何一个学国画的孩子,在习练线条时都绕不开永乐宫



技法承接两宋,线条细腻顺畅,气贯长虹


如果只看永乐宫的璧画和宋人李公麟,我甚至都可以鄙视乔托,因为乔托是西方绘画(油画技法)的开端,而永乐宫几乎是古中国人物画的集大成之作。无论是一气呵成的线条,场景人物规模,技法的精纯都是国画里的圭臬之作,但可惜的是,这门手艺到明代开始就丢了,我不是说你不行,而是你放弃了自己本来拥有的技术,或者说李公麟和永乐宫之后他们纯熟的写实技法没有人再继承和发展,匿踪在了时代里,被遗弃和遗忘。

而明代中国绘画的写实水平开始急转直下,连绘画技法都开始退步。

明,唐寅《仕女图》,不但技法退步了,艺术表达也弱了好多,就唐伯虎对于线的应用,简直是开了历史倒车,如果有绘画审判所的话,我建议处死唐寅(狗头)


这个三流的五官描绘,再看看圈里这只手画的,都数不清有多少手指,关键唐寅在明代算个名家啊

瞧瞧我们耳熟能详的唐伯虎唐解元画的仕女,也就不过100多年,明代人就把宋元的手艺给丢了。而这个时期,西方迎来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三巨头出世了,西方美术开天辟地的时代来了。

达芬奇,《抱银鼠的女孩》,看人物手的描绘,光影的营造,人物情绪的表达。达芬奇老师是我们明代宗(景泰3年)至 明武宗(正德13年)时期的人


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人家神龟老师说了,谁还不会个散点透视啊


局部


局部2,清晰的背部肌肉,合理的形体结构和发力,看画单看肌肉你就知道这个人是在用力

看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这时西方绘画在人体结构、光影、透视上已经开始完爆同时代的中国画。而这个时期的明已经开始进入儒家理学的兴起时期,社会进入保守期,甭说人体结构研究了,心思全用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上面了。这个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都私自解剖过尸体研究人体结构,而明代的学者和文人已经开始研究怎么用衣服把女性遮掩饰,或者裹住她们的脚让她们干脆别出门。

个人比较喜欢的明代画家沈周,沈周的山水人物画在明代算出类拔萃,我甚至觉得他强于唐伯虎、董其昌之流太多。但从画上看,山水画的驾驭和营造能力已经不及北宋和元代了

看这个时期西方的风景画

《山岳风景》,阿尔布雷希·阿尔特多费尔(1480左右-1538)大概是明成化年间


《溪水树林风景》,克劳德·洛兰(1630年),布面油画,这幅画大概是崇祯三年画的


小约翰勃吕盖尔《雪中猎人》,1525—1569明中期,这位荷兰画家的风景画里意境也是有的,不过这个时期欧洲绘画这类题材不是主流,小约翰勃吕盖尔此时的定位是个受工农阶级喜欢的画家

这些画看来,西方绘画在透视、光影这些的积累开始进入了成熟期。

如前所说明中期到明末是中国绘画的分水岭,写实的积累被摒弃,文人画占据了高峰,诗书成了和画技一样考量一个画家的得分点。相比前人对于画的专注,明清流行的写意文人画更注重文人的洒脱,把绘画的繁复和工整视为一种束缚,而开始分段摒弃。所以继承了明绘画的清代人看到西洋画师精准的表达后,有时既赞叹于其反映事物的精准又厌弃其画中缺乏意境和洒脱,这本质是两种世界观的碰撞。

文艺复兴三杰后,西方古典写实绘画彻底进入了鼎盛期,画家们对于绘画科学的掌握开始炉火纯青,驾驭复杂的场景、描绘人物关系变得愈发精纯,我们看看同在明万历时代的意大利名家卡拉瓦乔

卡拉瓦乔《自画像》


其实老师长这样——别人笔下的卡拉瓦乔,铜版画《卡拉瓦乔》


卡拉瓦乔《自画像》,这时西方画家已经可以非常写实的精准描绘人物的情绪了和姿态了,我们甚至因为写实太厉害而忽略他的技法

看到上图的那个透明的插花花瓶了吗?这个时代的中国画家画不出来,因为没人懂光影,也没人研究光影。

《美杜莎.自画像》,卡拉瓦乔老师的癖好一是画自己,二是把自己画死


这类场景与人物的描绘已经是电影级别了


超现实主义的宗教画


血腥场面的描绘


至此,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技术车轮已经累积大到可以完全碾压大明写实画,彻底走向了写实主义的金字塔尖,而明后中国画开始进入了文人画彻底霸屏的时代,写实被大部分中国画家遗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成了国画家们的信仰。


后叙

有明铁拿《明人十二像》来论证明代写实绘画的进步……,来驳斥我的观点有媚西之嫌。

那么我贴一下十二张画里的几张。这组画现在收藏于南京博物馆,在写实方面和设色以及人物刻画确实有巨大的进步,甚至有脱离时代之感。

但我们要论证下这组画的来历

《明人十二像》《童学颜像》作者:佚名 年代:不详

《明人十二像》在学界和美术界一直是有争议的,第一是这组画的年代不详,第二是作者不详,第三是最关键的,这组画画的内容是万历——天启年间明代的杰出学者和官员,也就是说这组画一定是天启年间或天启年之后画的,大家知道天启是明末。而在这之前明代人画人像的水平并没有超越宋元,基本就是前面唐伯虎的那个水平。甚至都没有出现类似《明人十二像》的风格。

《汪生洲像》看描绘风格是不是和郎世宁异曲同工,甚至技法都类似?关键这类技法在明代从未出现,只此一家


《罗应斗像》

按画里的人物年代算,我们暂且把这组《明人十二像》算作崇祯年的作品。

那么明代(崇祯)之后到清代意大利人郎世宁出现这快一百年的空档,就是明末——清初,为什么之前忽然会横空出世这种风格的绘画又消失呢?郎世宁是1715年来华,距离崇祯末年相距七十一年。那么这段时间为什么没有这类明显有西方绘画技法的画了呢?

我把历史翻开,万历年明代出现了第一批西方传教士,代表人物就是郎世宁的前辈——意大利人利玛窦

这个时期的中国沿海,比如澳门、江浙实际已经有了欧洲人的身影,利玛窦在当时的明朝发展了200多位信徒,也教授这批人关于西方的一些知识,从1582年(明万历十年)被派往中国传教,直至1610年在北京逝世,利玛窦团队在华28年。

那么这组有明显西画风格的人物像有没有和天主教教士的传授和影响有关系呢?

我把再把《明人十二像》和郎世宁的皇家造像贴一起对比一下——

《乾隆像》郎世宁 康熙——乾隆

如果《明人十二像》真是明代所做,那么上下两幅人物肖像相隔了差不多一百年,在这两个时期类似风格只有《明人十二像》和郎世宁的作品

《明人十二像》《刘伯渊像》作者:佚名 明天启——崇祯

看到么?两幅画技法一模一样,最有趣的是,明到清初和郎世宁在乾隆年间去世后,这类有明显西方技法的国画肖像画就又在市面上消失了,直到民国——建国后才又出现,而建国后的中国美术,已经拿来了西方美术体系作为基础开始发展,当然,中国现在的文人画依然还是文人画,因为不用写实。

现在的中国美术只要画写实人物,强调是写实啊!不管什么形式(国画/油画),已经离不开西方美术的体系了。

《流民图》蒋兆和,近代 国/共,蒋兆和是新中国美术人物画的大家,在他之前没人这么画国画人物,在他之后,一堆这么拿国画画人物的。关键是,这类塑造人物形态的技法,是明显的西画技法。

编辑于 2023-10-21 21:19・IP 属地广东